188比分直播:参与主办全国第十二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11-26浏览次数:13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188比分直播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和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我国教育伦理学理论研究和师德师风建设,由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承办,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协办的以“教育伦理、人工智能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的全国第十二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21日至23日在湖北武汉召开。

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全国80多所高校与教育机构的180多位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齐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学术研讨。会议共收到专家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130多篇。

学术研讨会大会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杜时忠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鸿飞代表学校致辞,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他指出,本次会议以“教育伦理、人工智能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战略部署,聚焦理论阐释、数智赋能与评价改革三大维度,深入研讨教育伦理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人工智能融合与师德评价标准等关键议题,意义重大。我们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全国同仁共同分享教育伦理前沿理念与实践成果,共同探讨数智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与路径,共同擘画中国特色教育伦理体系建设的未来图景,为推动我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凝聚学界智慧贡献力量。

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师范大学王正平教授发表了《探索教育伦理智慧、为师德建设和教育强国提供道德支持》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188比分直播立德树人、弘扬教育家精神和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培根铸魂,为探索和建构新时代教育伦理道德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思想指南。他在报告中提出,探索新时代的教育伦理道德智慧应当恪守的六大原则,即追求教育伦理真理,破解师德建设中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求真原则”;应当面向实践,关注当下师德实践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的“务实原则”;在完善师德行为规范和是非善恶的评价标准中,要道德适度、讲究分寸、合乎实际,秉持理性中道的“适宜原则”;坚持教师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社会教育整体利益相统一的“利益原则”;尊重教师人格、彰善瘅恶的“扬善原则”;以增进师生幸福、人民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幸福原则”。

  

大会主题报告第一阶段,由山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卫建国教授主持。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吴新文教授作了题为《无限竞争背景下教育伦理面临的问题与出路》的报告,指出,当代中国教育要走出无限竞争的恶性循环,变无限竞争为有限合理竞争,最终达到教育共同体的“合作共生,团结共荣”,必须坚持“第二个结合”,融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智慧”,真正把“立德”“进德”“尊德性”放在教育的首位。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把“绩效”放在完整的“人”的大框架中来看待;改变学校管理的“企业化”倾向,用社会主义(共同体主义)遏制资本主义(个人主义),用整体主义取代绩优主义。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所所长向玉乔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对立德树人的伦理挑战》的报告,指出,教育界有很多人盲目推崇技术至上主义价值观,主张将人工智能技术不加限制地应用于立德树人过程,这不仅从根本上违背了立德树人的规律,而且可能对立德树人工作带来巨大破坏;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只能作为一种工具运用于立德树人过程中。人工智能时代,立德树人工作受到巨大挑战,伦理学界应该大胆发声,展开相关研究,为各类学校推进立德树人提供伦理学理论和道德实践启示。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靖国平教授作了题为《“数智赋伦”是“数智赋能”的价值基座——基于教育伦理的分析视角》的报告,指出,当下,教育领域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数智技术赋能教育改革行动。相对于“数智技术赋能”(赋予能量、效率),“数智技术赋伦”(赋予伦理、德性)具有前提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越发达的智能社会,越应当以人类尊严和自主性为中心。一切数智技术和工具都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产物。它的底层逻辑和价值底色必定是“数智文明”。维护人的道德性存在及生活方式,成为了智能时代的头等大事。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次林教授作了题为《教育形态与教育家的伦理精神》的报告,指出,教育形态是介于教育经验和教育本质之间的环节,是研究教育家精神的最佳切入点。应当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横向的空间维度、价值的境界维度对教育形态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分析出不同教育形态下教育家伦理精神的特殊内容和教育关系,既为全面理解教育家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持,也能为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家精神走向教育家提供了专业成长的路径。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程红艳教授作了题为《改革攻坚期教育制度正义的展望》的报告,指出,要突破教育制度正义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是要引入分配正义与承认正义的双重视角,包括资源、机会、权利的平等分配与文化平等、关系平等和尊严平等;二是要重构贯穿个人生命历程的制度正义观,包括起点平等(身份平等与权利平等)、过程平等(机会均等、规则平等、资源平等)、结果平等(能力平等、就业平等);三是要通过程序正义实现平等与效率有机动态融合的制度正义。这一阶段主题报告最后,与谈人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曾建平教授对以上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认为五位教授沿着时代背景、实践核心、制度保障三条线索深入探讨了教育伦理问题,给人以很好的启发。他认为,随着AI的快速发展,学校开始进入智教时代,教师伦理发生重大变化——从以“人际互动”为核心的伦理框架转向以“人机协同”为基础的伦理重构。在实践维度上,非AI时代教师伦理的实践主要依赖教育经验与道德自觉,而智教时代的实践维度转变为“伦理准则+技术能力”的双轨驱动,即从“经验驱动”转变为“伦理——技术双轨驱动”。

  

   

大会主题报告第二阶段,由南京师范大学吴贻芳研究中心主任钱焕琦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童建军教授作了题为《教师德性形象的隐喻及其反思》的报告,指出教师德性形象不能仅有生命受抑式的苦难伦理隐喻,更应该有实践智慧下的幸福伦理塑造。它不仅倡导教师个体的无私奉献与自我牺牲,更重视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与幸福获得,兼顾利他与利己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是“利他”而不是“唯他”,是“有我”而不是“无我”和“唯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卜玉华教授作了题为《平台化时代青少年身份认同的挑战与伦理重构》的报告,指出在平台深度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青少年已不只是“在用网络工具”,而是实实在在“居住”在由算法和资本共同塑造的第二世界中。她提出应当实现伦理教育的三重转向:由用网规范升级为“世界意识”教育,使学生看见平台世界如何被设计及其利益指向;把学校建设为可重新设计的“微型世界制度”,提供不同于流量和绩效逻辑的生活经验;并将青少年从被动保护对象转变为“世界合作者”,通过参与规则制定与公共讨论学习共同改造世界。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金生鈜教授作了题为《智能化教育技术的教育伦理的能供性》的报告,指出,在智能化教育技术融入教育中,智能化技术与人类教师一起构成复合教育者,形成“人——机”教育伦理协同集体。因此,智能化教育技术只有通过承担教育伦理责任,实现教育价值,促进师德师风生态建设,才能真正融入教育、赋能教育。为了避免智能化教育技术系统产生教育伦理风险,我们需要对智能化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伦理塑造。通过对智能化教育技术进行价值治理,实现教育价值嵌入和对齐。这是提升智能化教育技术的伦理品质、实现其教育伦理责任的根本路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华教授作了题为《破“五维”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价值重构》的报告,指出,高校“五唯”问题已有较大好转,但并未得到根本纠治,“五唯”评价体系仍是导致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异化的重要制度诱因。“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要求科研的选题应当立足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科研成果要服务于中国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的价值指向应当是国家和人民利益,它应当成为破“五唯”的思想引领。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志芳博士作了题为《论教师道德伤害及其疗愈》的报告,指出,教师是道德伤害的“高风险人群”,教师的道德伤害可看作由情境要素和结果要素构成的二元结构,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为减少对教师的道德伤害,需要重申教育的道德向度;提升教育制度的伦理水平;保障教育服务资源的有效供给。最后,与谈人浙江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冯昊青教授对以上报告进行点评,认为五位教授报告的问题意识突出、理论深度明显,给人以良好的思想启示。

  

   

在本次研讨会的分组讨论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建设中国式教育强国的教育伦理道德精神;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背景下的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教育管理中的突出伦理问题;教育公正、教育自由、教育平等与教育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伦理问题;师德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教学伦理道德;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外教育伦理比较;大中小学师德建设实践经验总结交流等议题进行了自由而热烈的学术讨论。

    

   

会议交流总结阶段,由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治华主持。西南大学徐龙副教授、上海体育大学研究生潘美玲、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王延光以及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何冲副教授在全体大会上介绍了众多专家学者在分组讨论中发表的精彩学术观点;华中师范大学杜时忠教授及张添翼副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对此次会议的整体筹办情况做总结;周治华代表学会介绍了下一步学会的具体工作计划。明年全国第十三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将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

会议最后,王正平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能够对教育伦理学术前沿问题、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伦理问题、教育制度的伦理问题、立德树人的路径方法问题等进行深入地探讨和思想交流,学术成果明显。资深教授思考深邃、砥砺前行;年轻学者生机勃勃、思想敏锐,展现出我国教育伦理研究的美好前景和未来。


(供稿: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    作者:孙雨晨 阙珊珊)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