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上海师范大学理论研究基地调研验收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外宾楼101会议室举行。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李宣海、执行主任高德毅、副主任吴强、驻会副主任金勤明,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专家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张伯安、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亚男等一行对上海师范大学理论研究基地开展调查验收。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校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杨海燕,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关工委副主任朱惠军,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刚,校关工委委员代表、关工委理论研究基地成员等出席。会议由李宣海主持。
杨海燕首先致欢迎辞。她代表学校党委对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向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长期以来对上海师大关工委工作和理论研究基地建设的关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把上海师范大学作为首批理论研究基地之一,为学校深入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学校党委始终支持基地建设,不断深化对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命任务的认识,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高校关工委工作和理论研究基地建设特点和规律的工作方法、实践路径,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永葆生机活力。
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上海师范大学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黄刚从基地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思路、研究阶段和主要创新成果等方面回顾了四年来基地课题研究情况、基地建设情况,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主要的实践创新成果等,并对新一轮理论研究基地建设提供了初步设想和基本思路。
朱惠军在发言中指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师大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88比分直播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体系,协同“人生导师”等品牌建设,充分发挥“五老”在推进立德树人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互动交流环节,与会领导专家对上海师大理论研究基地在研究队伍培养、课题立项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进一步深化基地建设,推动理论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高德毅充分肯定了上海师范大学关工委理论研究基地工作,对于四年来基地以课题研究为牵引,以“一校多区”格局下关工委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成立奉贤片区关工委联盟的实践探索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学校继续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充分发挥师大人文社科特色和“五老”专家队伍优势,探索建立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机制,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书写新时代关工委文化育人的新篇章。
金勤明表示,上海师范大学理论研究基地在循序渐进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在调查研究中找问题,在实践创新中谋发展。依托理论研究基地成果建立的奉贤片区关工委联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喜人成绩,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细化联盟章程和实施办法并形成制度,进一步把奉贤片区关工委联盟这项创新举措做深做实,不断提升辐射影响的力度与广度。
林在勇代表学校党委感谢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长期以来对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他表示,上海师大将进一步推动基地建设与关工委工作的有效结合,不断提升学校关工委理论研究整体水平;积极推动基地建设与“五好”建设的有机结合,确保基地建设和课题研究能够扎实有效推进;发挥文科优势,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赋能关工委工作与基地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实践创新路径。学校将以此次验收作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提升研究水平,努力用优良的成绩书写好“教育强国,师大何为”的答卷,为新时代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上海师大的智慧和力量。
李宣海在会上强调,关心下一代工作主体是广大“五老”,“五老”是服务立德树人工程的独特力量,在引领青年师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上海师范大学能进一步将理论研究基地在协同育人方面的实践经验不断凝练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基地建设要努力形成专家智库,搭建“大思政”工作矩阵,为“五老”助力“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9月成立的上海师范大学理论研究基地是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首批重点建设理论研究基地之一。四年多来,课题组以《我国高校“一校多区”格局下关工委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为题,坚持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相结合,课题研究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理论研究引领和课题成果辐射相结合,在基地建设中,“五老”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学校关工委理论研究得到了较大促进。2023年10月,依托课题研究,推动奉贤片区关工委联盟成立,开启了高校片区关工委工作新局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特色共创、发展共谋的区域性关工委协同育人新生态、新赛道、新格局、新空间和新范式,为其他高校片区关工委协同育人提供了借鉴。
(供稿、摄影:离退休工作部/处)